作者:(明)袁中道添加时间:2014-04-04
《中郎广陵姬卒于都至双寺礼忏时顾湛庵李湘洲二太史俱在》[1]
(明)袁中道
伊蒲饭罢数声钟[2],积雪辉辉白照松。
今日虚劳学士,至无人解点密云龙。
【注释】
[1] 中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适置,秦汉沿置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东汉始为正式朝官;礼忏:佛教语,忏悔未福的仪式。
[2] 伊蒲:即伊蒲馔的省称。指斋供,素食。《书官故事·释教》;“齐供食曰伊蒲馔。”
【作者简介】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汉族,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止于吏部郎中。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成就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