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茶应用

茶酒

作者:添加时间:1754-01-01

  茶酒,顾名思义是茶叶与酒的集合体。茶酒,融合了茶为百病之药和酒为百病之长的精华,既有茶的清香,又有酒的芬芳,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饮品。由于茶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酿出来的茶酒营养丰富,能调节人体的生理代谢功能,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茶酒作为一个新产品,前景非常广阔,开发和研制具有茶香味的高级保健茶酒将对茶叶的深加工和酒类新型产品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茶酒的概念

  茶酒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直接浸提或生物发酵、过滤、陈酿、勾兑而成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酒。

  二、制作茶酒的主要原料

  1、茶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均可。

  2、蔗糖。以优质蔗糖为佳。

  3、酵母。有面包酵母、清酒酵母、啤酒酵母好喝果酒酵母共四种。


  三、工艺流程

  制作茶酒时先将采集茶叶鲜叶,经过特殊的工艺制做成茶,再加入茶酒曲及水,经自然发酵,蒸馏取酒,洞藏原浆勾兑装瓶。其具体工艺流程为:原料选择→茶汁萃取→过滤→冷却→茶酒配置→茶酒发酵→包装→成品。工艺流程中的要点为一下几点:

  1、原料的选择。按照工艺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料。

  2、茶汁萃取。茶水比为1:70,水温为95-98℃,浸提到茶汁充分溶出为止。

  3、过滤。将茶渣用不锈钢筛网过滤,予以去除。

  4、冷却。待茶汁冷却,茶汁中的沉淀物去除后即为茶制备液。

  5、茶酒配制。将茶制备液按配方加入蔗糖,即成茶糖混合液,应边加温边调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立即冷却到室温。然后加入面包酵母、果酒酵母、清酒酵母和啤酒酵母。

  6、茶酒发酵。将茶酒调制液放入25℃恒温地窖内发酵,如果茶汁浓度高,其发酵速度慢,可适量添加添加剂促进其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就可成为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的茶酒,经过滤后即可装瓶出售或饮用。

  茶酒酿制之法,苏轼有“七齐”、“八必”之精论:

  七齐:

  1. 茶茗齐:春茶甘秋茗苦,二季茶合酿酒香适;

  2. 曲药齐:茶酒曲必备几位草药须齐,方能制曲;

  3. 甘果齐:多种水果齐才能发酵;

  4. 水泉齐:溪水与泉调合用,溪水暖物质流失,泉水寒物丰富水质硬,二者冲和最佳;

  5. 陶器齐:各种酿造陶器必备,才能酿酒;

  6. 炭火齐:松木烧炭,松油去,木火纯;

  7. 人心齐:人必齐,工序不乱,酒体稳定;

  八必:

  1. 人必知节令:酒工不懂节令便无法酿酒;

  2. 水必甘软硬冲和:水软酒甘香气浮外,嗅之有香饮之无味;水硬酒烈 香气聚内嗅之不佳,冲和最美;

  3. 曲必得时而调 :投曲发酵必因时调和,酿酒最佳;

  4. 茶茗必实:茶质量必好才能发酵,将酒中物质溢出;

  5. 陶必粗:器粗透气,发酵稳定;

  6. 器必洁:器必洁去异味;

  7. 缸必湿:发酵器物湿润,菌类活化好;

  8. 火必缓:用火不能急,急酒体辛辢,缓酒体绵和;

  四、茶酒品种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茶酒主要有四类,分别是

  1、绿茶茶酒。制成的茶酒汤色黄中带绿,气味清香高雅。

  2、红茶茶酒。制成的茶酒汤色红亮透明,气味茶香优雅,入口味甜润醇、爽口。

  3、乌龙茶酒。制成的茶酒汤色呈浅褐色,气味茶香浓郁,入口味醇甘厚、后味绵长。

  4、白茶茶酒。制成的茶酒汤色呈白色,气味清雅恬静。

  五、茶酒的品鉴

  茶酒,融合了茶的芳香和酒的醇厚。品鉴茶酒就可以感受苏轼所言“七品”、“九德”之玄妙,

  七品:

  一品:“自然之妙”,回归自然;

  二品:“文武之争”,幽雅醇烈;

  三品:“诗画异境”,美妙幻化;

  四品:“重霄揽月”,美妙幻化;

  五品:“东篱采菊”,反朴归真;

  六品:“泛舟五湖”,归隐忘怀;

  七品:“秋林归庄”,心生欢喜;

  九德:

  一德:“观色取浆”,玉液养目;

  二德:“茶香四溢”,嗅之通慧;

  三德:“入口绵醇”,甘味生津;

  四德:“齿涎喉爽”,悠然暖腹;

  五德:“腑生元气”,俄尔化之;

  六德:“酒过三寻”,醉意一分;

  七德:“辞别珍重”,酒礼不废;

  八德:“眠能安神”,气血调和;

  九德:“进食加餐”,鹤发童颜;

    五、茶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人初探茶酒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使得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从而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酒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茶酒,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记载,但那时茶酒仅仅是米酒浸茶,而并非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交融结合。

  (二)茶酒的文化史篇

  800余年前,北宋大学士苏轼留翰墨遗珍、古籍引注,记载了以茶酿酒的创想。苏轼将创想中的“茶酒”以“七齐”“八必”做为茶酒酿制之法,添“酒礼”、“酒德”之说,丰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内涵。苏轼定论:“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从上古到清乾隆年间,在传说至北宋苏轼整理引注,文士、画家中广现沸茶酿酒的逸事。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茶酒”文化史篇。

  诸葛亮也与茶酒有不解之缘。相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帅军西进成都,途径一地,见山脉逶迤起伏,形如腾飞的巨龙;又见茶园中竹林相互缠绕,茶连竹,竹连茶,一望无际。诸葛亮心中欢喜,遂命名此山为“蜀汉飞龙”,此景为“茶山竹海”。

  此地一姓张隐士,对诸葛亮的才华和人品仰慕不已。闻诸葛亮丞相率领大军路过,赶忙奉上最香的茶,献出最美的酒。茶,别样的清香,就,别样的甘洌,让诸葛亮连连称好。诸葛亮灵机一动,就问张隐士,“何不将此香茶美酒融为一体呢?”灵机的张隐士马上说“请丞相赐教!”诸葛亮就对张隐士耳语一番。张隐士大喜过望,按诸葛亮所传授的方法,很快酿出了一种全新的即——茶酒。张隐士所酿的茶酒风味独特,茶香酒香兼得,很快名声远扬。

  北宋书画家米芾的七言绝句《过白鹤居》:“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另外一篇诗歌《夜饮论酿》也提到了茶酒:“望高山兮,日沐浴春芽兮。望高山兮,秋风又发茗兮。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望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乐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

  元代画家冯仝,用其绘画的形式记录了元朝初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的画面。通过冯仝的画笔,将婺州诸文士沸茶酿酒逸事留图卷中。同时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

  明代画家沈周用诗歌记录了温州知府文林效仿苏轼酿酒而未能如愿的轶事。清人郑板桥居扬州时,也曾似想完成苏轼梦想以茶酿酒。画家金冬心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

  清代诗人袁枚的《赋茶酒歌》也是古代茶酒文化的反映:“一别吴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