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径山茶外形细嫩紧结显毫,色泽绿翠 ,内质有独特的板栗香且香气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径山茶的制作工艺要点为:鲜叶摊放、小锅杀青、微型揉捻、竹笼烘焙,密封贮藏。
余杭--径山茶
站点特色
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的余杭,是杭州的门户。余杭三面环抱西湖,南望宁波,东接上海。历史上,著名的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就在余杭。如今,这里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已成为旅游胜地。而且,从杭州到余杭只需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方便。
径山茶的产地径山,就在余杭境内。径山,是天目山之余脉,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这里风光绮丽,有著名的千年佛教古刹--径山寺;出产优质名茶--径山茶。
茶史追溯
径山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说:"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又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
南宋时,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大应禅师(即南浦绍明)渡洋来我国,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并把"抹茶"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重新研制径山茶并获得成功。1979年径山茶在浙江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茶诗为证
径山采茶歌
清 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
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石泉松籁春无那,惊雷夜展灵芽破。
峰回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应和。
半阴半晴谷雨时,一旗一枪无几株。
氤氲香浅露光涩,颇觉深山春到迟。
紫黄落脚空名重,白绢斜封充锡贡。
拼向幽岩觅翠丛,年年小摘携筠笼。
游径山
宋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途中踏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此诗虽未言茶,但气势磅礴,径山之貌可见一斑,故而选赏)
名茶鉴赏
径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径山茶的优秀品质。径山茶外形细嫩紧结显毫,色泽绿翠 ,内质有独特的板栗香且香气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径山茶的制作工艺要点为:鲜叶摊放、小锅杀青、微型揉捻、竹笼烘焙,密封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