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特色茶介绍

藏茶

作者:添加时间:2013-12-17

  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由于藏茶是中国黑茶的鼻祖,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1、原料特点:其为生长期为6个月以上的成熟鲜茶叶为原料。

  2、制造特点:工序最为复杂的茶叶,其生产工序多达32道,原料进厂经粗加工后须陈化(存放)藏茶为深发酵(全发酵)茶。

  3、内含物质:茶叶中内含的儿茶素、多酚、多糖、纤维素、植物色素、蛋白质、脂类、醇类、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等500多种物质,使之转化、异构、降解聚合耦联,生成其它商品茶无法比拟和缺乏的多糖、茶红素、茶黄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

  4、稳定性好:藏茶通过长期陈化、发醇和特殊工艺制作后,具有十分稳定的色、味、气稳定效果,便于生产、运输和保存,有着存放数百年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不变气的特性。

  5、可调性强:其茶汁可以和多类食物和饮液混合食用,如多种中草药、谷物、奶乳、水果、植汁、盐、糖等。

  6、适用性广:

  ①饮用方法多元性:煎、煮、冲泡、提汁、干嚼均可。

  ②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服用。

  ③男、女、老、少,健者、疾者均可服用。


  雅安茶马司与藏茶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

  藏茶的中心产地从古自今都在四川雅安。雅安原为西康省省会,称雅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学上称“雨极”)。雅安境内的高山自古出名茶,传说2000多年前,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因此,雅安可以说是全世界“茶”的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

  到了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南边陲运往西藏,形成初具规模的“南路边茶”。中央政府曾用茶来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管理“茶马互市”的官方机构叫“茶马司”,雅安境内遗留的古遗茶马司还有六个,历史记载中以雅州、碉门(今雅安天全)和黎州(今雅安汉源)最为著名。

  雅安作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雅安作为茶马贸易的中心,又是扼川藏、川滇的咽喉之地。所以“茶马互市”的政策法令都以雅安首发。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西藏的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 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说明雅安在“茶马贸易”及藏茶的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藏茶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产藏茶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历史悠久的藏茶

  有文字确切记载出现在《宋史》上,但从西藏的其它典籍中考证,自西藏出现藏文字以来,茶就是经常出现的内容之一,西藏史记载的传说有两种。

  一说是唐代藏王松赞干布久病卧床。一天,藏王依窗休憩,忽见一只小鸟飞来,口衔一根嫩枝。藏王命宫役取来熬水,服下后,固疾竟不日而愈。藏王遂派人按此枝四处寻找,终于在汉区(今四川)找到了茶这种植物。

  另一说是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带三件宝物:茶叶、丝绸、笔墨。自此,藏茶和中原文化逐渐与藏胞的饮食起居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藏文化。总之,藏茶的历史随着中原和西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藏茶的发展在元朝统治西藏时期达到鼎盛。公元1206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率骑兵直指阿里,西藏归降。成吉思汗去世后,由其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将甘肃、青海及原西夏属区封给他的二子阔端,阔端将藏茶引入蒙军的金戈铁马,将藏茶带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直到今天,从中国运去的砖茶仍然是中西亚最为认可的正品“茶”。

  所以,藏茶流传迄今,至少有上千年历史。因为藏茶成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后,历代中央政府都以它作为控制西藏的“利刃”。这种区域封锁和交易专断性,使得这种千年古茶在汉区也变得异常珍贵。




  健康与藏茶

  藏茶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和品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生活质量获得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亚健康、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随着高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多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步步紧逼。2004年,中华医学会对我国八大城市的“三高症”调查显示:“三高”在壮劳力阶层达到了近20%,并且有高达26%的人群处于临界状态。香港600万人口中,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接近100万。其它诸如肥胖症、痛风、脂肪肝、肿瘤等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些现象为今天的人类敲响警钟,他们渴望所有的疾病概率不要落在自己身上,从而揭开了寻找新方法“杜绝亚健康,爱惜生命”的新纪元。

  在对各种茶类的探寻中,医学专家首肯了冰封千年的古老藏茶,认为藏茶其实就是最天然的上等的保健饮品。医学专家们发现:在青藏高原,强辐射,高寒缺氧的环境下,藏民饮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为主。但海拔2500米以上,水温沸点一般在65-80度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实都是半生熟的,但他们很少出现三高症或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发现与他们时刻不离的藏茶有极大的关系。藏族谚语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另外,关于藏茶的研究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位著名的日本茶叶专家,写了一部专著叫《中国黑茶大全》,用许多临床的资料和饮藏茶防病治病的实例向世人揭示了藏茶的价值,从此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雅安。从2001年至今,雅安市茶企业先后接待了数十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察团,尤以欧盟的茶叶委员会主席史嘎拉先生、秘书长巴巴拉女士来访更为轰动。俄罗斯的新特药局局长、科学院院士莫汉将军率团考察后强烈希望雅安市茶企业与俄罗斯合作在莫斯科建立藏茶工厂。

  2004,2005年连续两届广交会上,雅安市茶企业定单和购买意向、合作意向不断传来,这说明藏茶正以她独特的魅力被世人所知,也是她优秀品质获得的殊荣。




  藏茶的保健功效

  品赏藏茶有四绝:谓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具有以下功效特点:

  ①、抗氧化功效;

  ②、降低三高,抑制动脉硬化功效;

  ③、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功效;

  ④、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功效;

  ⑤、解毒和优化水质功效;

  ⑥、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随着茶与健康研究的深入,藏茶许多不为人知的功效已被发现。“藏茶保健”已在国内外掀起热潮。由于藏茶有多方面、双向调节的功能,使她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无论长幼,无论胖瘦,都可以通过饮用藏茶中获益。根据不同的口味或机体状况,饮用时可以调掺、勾兑水果、蜜糖、乳制品、香料、酥油,茶叶或其它中草药。藏茶历久日新,除保持本色、品质不变外,还能使添加物浸出其质的特性。这是藏茶作为基础保健品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点。

  通过多年潜心研究藏民族的饮食习惯发现:喝上几碗酥油茶,一天当中就可以不再进食了,可见酥油与藏茶的完美组合,就可以达到调节身体的营养平衡;生活在高海拔的藏民族,没有蔬菜、没有水果,他们维生素的摄取靠什么?藏茶;终日以牛肉、羊肉、奶制品、青稞等高热量食品,何以消化?还是藏茶。故有“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