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特色茶介绍

敬亭绿雪

作者:添加时间:2013-06-09

 一、名茶品鉴

敬亭绿雪,为条形炒青绿茶,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明代的时候曾列为贡茶,是安徽最早的名茶之一。敬亭山属黄山余脉,山区岩谷幽深,山石重叠,云蒸雾蔚,日照短,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茶园多分布于山坞之中,竹木荫浓,阳光遮蔽,乌沙土肥沃疏松,茶树支条生长繁茂,芽叶肥壮鲜嫩。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它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

   敬亭绿雪每年清明至谷雨间开园采摘,专采“一叶抱一芯”即尚未展开的细嫩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身长一寸。采摘的时候做到加叶、鱼叶、老叶、紫芽、病虫叶、焦边叶不采,同时轻采轻放,及时摊青,最后经杀青、整形、提毫、干燥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的敬亭绿雪外形色泽翠绿,全身白毫似雪;形如雀舌,挺直饱润;芽叶相合,不离不脱;朵朵匀净,婉如兰花;汤色清碧,叶底细嫩;回味爽口,香郁甘甜。连续冲泡两三次香味不减。“敬亭绿雪”茶形如雀舌,茶叶肥壮,全身白毫,色泽翠绿;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敬亭绿雪分特、一、二、三共四个等级。因小环境而异,干茶呈板栗香型、兰花香型或金银花香型。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二、产地略领

    敬亭山为黄山和九华山支脉,原名昭亭山,晋初泰始二年(266)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遂更名至今。六朝南齐著名诗人谢脁出任宣州太守,筑楼于斯,赋诗吟颂,于是敬亭山为世人所瞩目。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宣州敬亭有不解之缘,多次登临此山,写有数首咏山诗篇,其中《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脍炙人口,意境幽远。此后,文人墨客、访古寻幽者纷至沓来,竟为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从而留下无数诗篇和墨宝,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敬亭山又称江南诗山

  敬亭山,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有采制茶叶的记载,公元三世纪有贡茶生产。《茶名大成》记述:敬亭绿雪产安徽敬亭山。茶品细嫩,白毫处其上,不易多得……”《宣城县志》载:松萝茶处处有之,味苦而薄,然所用甚广。唯敬亭绿雪最为高品。清代诗人施闰章有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之赞誉。清代画家梅庚称颂: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三、制作工艺

  敬亭绿雪的制造分杀青、做形、烘干三道工序。

  杀青:锅温要求 130140,每锅投叶 200250克。先抖炒 2分钟左右,再抖闷结合。杀青适度,起锅摊凉。

  做形:做形是敬亭绿雪成型的关键。在60左右的锅温中,采用搭拢和理条两种手法完成做形。搭拢是四指并拢与拇指并用,使杀青叶在掌心内做形时不滑出虎口,成其雀舌雏形。理条是运用腕力和指力,使叶子在锅内往复地理直茶条。搭拢和理条,有分有合,根据叶色、叶形、叶温的变化而定。做形手势要求轻、重、轻快、慢、快,以免发生黑条、脱亮、碎芽、焦点。当形成雀舌形,约四成干,即可出锅。

  烘干:分毛烘和足烘。毛烘用四只烘笼,开始温度 110,以后依次下降。下烘后摊凉半小时左右,转入足烘。足烘采用暗火,低温长烘,温度 60左右。足干后过二、三天,再复烘一次,装罐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