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添加时间:2013-04-17
麻姑茶,属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有“洞天福地,秀出东南”的麻姑山区,以产地而得名。该山为武夷山系军山余脉。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南城县麻姑山产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素有“洞天福地,秀山东南”之誉。山上还有著名的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麻姑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林环保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地质测试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单位共同研究,从麻姑茶中分离出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B—胡萝卜、多酚类、三萜甙类等物质及钙(Ca)、钾(K)、钠(Na)、锰(Mn)、钼(Mo)、镁(Mg)、铁(Fe)、锌(Zn)、硒(Se)、锗(Ge)、铬(Cr)、镍(Ni)、磷(P)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为凉肝散风、止痛消炎良药。对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口腔炎、咽喉炎等疗效显著;对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气、疟疾、便秘等有较好疗效;对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及烫伤等;如果把它当作茶泡饮,其滋味甘凉、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们誉称为“‘绿色黄金 ’、‘益寿茶 ’、‘美容茶 ’”。
现代科学临床应用表明,麻姑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搞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被国内外消费者誉为保健茶、益寿茶、美容茶,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采摘初展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成。制作分采青、杀青、初揉、炒青、轻揉、炒干等六道工序。各道工序均要求按规范精细操作。其成品茶具有条索紧结、整匀,色泽银灰翠润,香气鲜浓清高,汤色明亮,滋味甘郁等特点。成品分为特、一、二、三、四共五个等级。特级茶含氨基酸3.5%。有明显益思、止渴、利尿、提神、解忧之功效。对伤风感冒、腹胀吐泻、肠胃不适有一定疗效,亦能防牙蛀、抗病毒。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传统名茶。除销于国内,还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