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名茶介绍

布朗族酸茶烤茶

作者:添加时间:2016-05-18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袭,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把野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的爱尼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方式有:吃“得责”生,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
吃“得责”生茶
        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至今澜沧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茶,辣椒和盐,吃饭时摘一把生茶,蘸盐巴辣椒当菜吃。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累时就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茶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
        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茶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到喜庆之事或有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客人,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烤茶
        布朗族人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晒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茶不行”。他们把茶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青竹茶
        布朗族爱煮青竹茶。在野外劳动或长途步行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然后把一只大竹筒装满泉水放在火堆旁烧烤,水烧开后放进茶叶,再煮五、六分钟,将茶水倒入插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饮用,有泉水清甜,清茶醇香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