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添加时间:2013-09-26
一、名茶鉴赏
桂平西山茶属于绿茶,是全国名茶之一,因产于广西桂平县的西山而得名,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为广西名茶之最,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西山产茶始于唐代,到了明代已享有盛名。
桂平西山茶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在《中国名茶志》广西篇中有陈爱新同志写有“桂平西山茶志稿”。桂平西山茶以嫩、翠、香、鲜为特色,条索紧细匀称,纤细匀整,呈龙卷状,色泽翠绿乌润,幽香持久,滋味幽香醇厚,回甘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被公认为绿茶中的上乘佳品。用西山乳泉水冲泡尤为清香爽口,提神消乏。西山茶除销本地外,还远销香港、澳门和南洋等地。
桂平西山茶于每年二月底或者三月初开采。特级桂平西山茶要求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单芽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在20%以下;一级桂平西山茶要求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在30%以下;二级桂平西山茶要求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在30%以下。
鲜叶采摘后进入加工环节。一般分为8个步骤。
1、鲜叶:保持鲜叶的新鲜,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采运过程中应避免重压。
2、摊凉:鲜叶薄摊在竹匾上,放在室内阴凉处。春季气温低,需要摊凉7至8个小时,使鲜叶失水减重10%;夏、秋季需要摊凉3至4个小时,失水减重10%,摊青就合度。
3、杀青:杀青简温200℃至250℃,晴天杀青温度稍低,雨水天杀青温度稍高,历时4至5分钟。
4、揉捻:用名茶揉捻机进行,加压过程采用“轻—重—轻”原则,时间为15分钟。
5、初干:初干采用高温快烘,温度为110℃至120℃,烘至五、六成干。
6、整形:用手工炒,每锅投揉捻叶0.6kg,锅温50℃至60℃,翻炒至叶热软时,进行滚撩炒条,时间为5至10分钟。
7、足干:足干采用低温慢烘原则,温度为70℃至100℃,烘至足干。
8、提香:提香温度从高到低,50℃至70℃,前面稍高,后面逐渐把温度降低。
二、产地略领
广西桂平县的西山海拔在700米左右,集名山、名寺、名泉、名茶于一地,山中古树参天,绿林浓阴,乳泉晶莹,东不枯,夏不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阳光被雾水折射,形成散射光,使茶叶容易保持幼嫩,加上土质松软,含丰富的天然磷,更有乳泉水灌溉,使茶叶生长繁茂,可说是得天独厚。
广西桂平县的四山有四绝:林秀、石奇、泉甘、茶香
林秀:西山丛林如海,郁郁葱葱,林木覆盖率达98%,有成木13万多株,木材积蓄量达1.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人称西山丛林“四大家族”。树龄达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松、古榕、古樟,共有500多株。在洗石庵右侧,还有几株广西罕见的光叶合欢树,树拔参天,是建筑的栋梁之材。1943年出版的《旅行杂志》上有人介绍,说西山浓荫蔽天,“很像杭州的云栖竹径,又象灵隐寺的飞来峰路,但树木的种类之多,姿态的清奇,又比灵隐好多了”。
石奇:西山上的石头属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距今约1.8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具有“粗莽唐突”的特色,千姿百态,各擅其妙。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不知从何而来的飞来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隐洞系由三块巨石互相支撑而成,姚翁岩则是在一块如山的巨石一侧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处洞穴。正如巨赞法师在《桂平的西山》一文中所说:“就是(西山的)石头,也比(杭州西湖)飞来峰有味,好像千奇百怪而又善意迎人地布置着”,毫不夸张。
泉甘:龙华寺侧有乳泉。这是一眼宽深各约1米的古泉,东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摄氏度的水温。《浔州府志》说,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乳泉水质明净,含杂质特别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软水。泉水中含天然氧特别多,这种氧能够同茶和酒中的杂质起化学作用,把 杂质挥发掉。因此用乳泉水泡的茶特别香,用乳泉水酿的酒特别醇。
茶香:西山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泉甘土沃,早在唐代便开始在山上种植茶树。到了明代,西山茶已早粤、桂、湘等地享有盛誉。民国《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棻,根吸石髓,叶映朝墩,故味甘腴而气味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州龙井未能逮也。
三、功效
西山茶属于绿茶,所以是有绿茶的功效和作用,西山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抗癌症,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提神,清热解渴。防龋齿,减肥,美白,解酒。防辐射,利尿的功效。西山茶属于绿茶,对胃寒,失眠或者是老人不宜饮用,容易刺激胃部,引起失眠等状况,西山茶不能冲泡的时间过长,冲泡的时间过长,容易发苦,冲泡的词语太多市区了茶的香味,冲泡的次数在4-5次为宜。不要饮用存放时间过长的西山茶,冲泡好的西山茶最好是在1个小时左右饮用,长期饮用西山茶能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