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名茶介绍

武夷奇茗——大红袍

作者: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添加时间:2013-04-12

  武夷奇茗——大红袍


  大红袍是什么茶叶?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乌龙茶"武夷岩茶"的一种,和铁观音同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独特的"岩骨花香"和"岩韵'的特征.大红袍位列武夷岩茶第一位,产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

  当代书法家张燕生先生曾为武夷山大红袍吟赋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这应该是对大红袍“禅茶一味”的品质特征的精炼概括。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的特点。

  大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赏了。


  品鉴

  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货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大红袍和小红袍的区别在哪?

  一、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二、 小红袍:系采取大红袍母穗无性繁殖而成,每次冲泡取7克茶叶,用95C冲泡。饮后滋味浓厚香醇,该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素、黄酮醇类和嘌呤碱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物质,饮后品饮对降低血压、血糖、胆固醇和防治心血管病有明显调节作。(1)美容:每次冲时,调入“牛奶”,早晨空腹喝,可减少皱纹,使皮肤变得红润、光滑。(2)补血、养胃:每次加7-8粒红枣,混入二代大红袍10克,一起炖半小时后,调入红糖即可补血、治胃。

  大红袍其实跟其它茶叶一样也有好坏也有中差,大家都认为大红袍是奢侈品,自有国家领导人才能喝的起.还一个就是大红袍太神秘了,大家对它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还一点最重要就是有些茶商为了赚取暴利而故意把价格卖高.

  目前不少朋友对“大红袍”的认识处在一个误区,以下信息供茶友参考。

  众所周知,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6株茶树,它们都是种子繁育长成的,是四个不同的品系:北斗1号,北斗2号,奇丹,大红袍。它们的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而且采摘期也都互有差异,分2-3期采制后,再和在一起精制焙火,最后才称为“母树大红袍”。

  这些就说明:1,母树大红袍本身就有多个品系。2,母树大红袍也是多个品种(品系)拼配而成。

  大红袍母树 这些“母树大红袍”每年的采摘成品茶很少。赵大炎在1994年对母树大红袍采摘做了详细的记录:“……5月6日上午9:40采完……..(翌日)8:30烘焙结束,得成茶8大两……”(见1994年《农业考古》之《大红袍探奇》)。

  2006年6月4日,武夷山大红袍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停止采摘,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向全国人民宣布此消息。武夷山政府并在2006年5月12日下达文件:“……自2006年起,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这几株母树永远成为武夷山的一道景观。它的韵味,永远成为茶客们的一种想象!

  (这个禁采令牌,现在被移走了。)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所谓的无性繁殖技术,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与有性繁殖(利用茶树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母本性状保留完整的特点。事实证明,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完全一致。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扦插的大红袍茶枝

  扦插成功的纯种大红袍茶地

  纯种大红袍的毛茶

  商品大红袍是指用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显然以单一大红袍茶树为原料制作的成品茶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以陈德华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以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优良品种为基本原料的拼配茶。

  在选料上要考虑有香气、水厚韵足、稳定性较强(对茶叶后期的品质起到稳定性作用,以保证产品一致性)的品种。做到“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是大红袍拼配的整体原则。

  为了保证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武夷山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订了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国家强制性岩茶质量标准,实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制度,并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传统岩茶制作工艺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998年开始,以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名义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具有原产地保护意义性质的证明商标——“武夷山大红袍”,于2002年获准注册并开始启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红袍商品茶已成了武夷岩茶的品牌代表。

  2002年之前的武夷岩茶包装

  2002年之后,现在常见到的包装,“大红袍”字体显著,“武夷岩茶”则退居一侧。

  大家了解了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商品大红袍的区别,就不难明白:

  1.(从政府文件上看)母树大红袍暂时没有。

  2.纯种大红袍在市场上很少,并且价格不菲。

  3.市场上常见的大红袍一般是商品大红袍,有拼配好坏之分。

  4.印有“大红袍“包装的武夷岩茶,不一定是大红袍,可能是肉桂、水仙等品种。

  各位茶友在消费“大红袍”时,应谨慎,以防上当。


图为小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