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添加时间:2013-05-24
饮茶与健康
蒋利明
一、 中国茶的起源。
二、 茶与医药保健功能的八项主要作用。
三、 中国主要六大茶类的功效及如何泡制和储存。
四、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来饮。
通过品茶——品人生。从茶文化中品鉴生活之道。从人生的感悟中品鉴心灵美德,领会人生价值,从而达到修炼身心,净化自我,开启心智,以求心灵和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饮茶起源于神农,实际上神农只是一个传说,他是公元前2730年神农时代的象征。从神农时代算到现在,已近五千年的历史了。在神农时代,神农氏是怎样发现茶之可饮的呢?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意思是说神农氏在采药时,为了验证草木的药理功效,必采而嚼之,亲自尝一尝,有时候一天碰到好几种有毒的草木,使他口干舌麻,甚至五内若焚,他便意识到这些都是中毒的征兆。有一天正当他口干舌麻,躺在大树下休息之际,一阵风吹过,树上飘落几片树叶,神农信手取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他嚼后发觉其味苦涩但又觉麻木消除,舌底生津,并感觉到气味清香,食后能醒脑提神,于是采叶而归,定其名曰茶(茶树),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茶能解毒的功效。以后经过医学、科学的不断探索,发现茶有更多的与身体有益的功效,它具有清凉、解毒、止渴、利尿、消疲、提神、消脂、去腻、清心怡神、延年益寿等药理功能。这些作用我们的祖先已在实践中有所发现并有验证。根据最近几十年的系统研究,足已证明茶叶中的不少提取物能应用到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肾病、肝病等20多种疾病。对人体中心肝肾、肺、胃、五官、皮肤等器官均有一定的功效。因为它对人体具备八大功能:
一、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生物的衰老和死亡源于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人体自然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过程,都伴随着细胞受氧自由基的氧化损害,而造成组织器官和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医学科学家研究认为,利用抗氧化剂预防或消除自由基所造成的氧化损伤,是预防和阻断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有效方法。茶多酚,茶色素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氧化损伤,而细胞的寿命延长,自然会延续生物体的衰老速度。大量研究证明,茶叶对抗衰老作用有贡献的成分是: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各种维生素等。茶多酚又称茶鞣质、茶单宁,因其大部分能溶于水,所以又称水溶性鞣质。茶多酚的总含量约占鲜叶干物质的1/3,是茶叶内含可溶性物质中最多的一种。茶叶品质的很大部分取决于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含量、比例以及其转化产物的类型,从而获得不同茶叶的品质特征,它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影响很大,对人体的生理也有重要作用。
二、抗癌作用
自由基是诱导和促进机体癌变的重要原因。在癌的诱导和促进阶段均有自由基参与。因此,具有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的抗氧化剂,就具有抗肿瘤作用。日本静冈县盛产茶叶。该县的胃癌发病率全国最低,富冈大学医院部对北部九州地区调查表明,大量饮茶(每天十杯,相当于1克EGCG)的人,胃癌发病率明显降低。乌龙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体胃腺癌细胞的作用证实,绿茶,绿茶提取物(T28750)对胃腺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香港大学医学院发现绿茶素有防癌治病功能。绿茶素可以扫除身体内多余的杀手(自由基),澳大利亚研究表明,饮茶能有效地减少人们患皮肤病的机会。茶叶的防癌机制虽未全部探明,但有几点是明确的:一是茶叶能显著阻断亚硝氨的合成(在N-亚硝基化合物中,极大部分都有致癌作用); 二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所以能大量消除体内的自由基;三是抑制癌变基因表达;四是调节人体免疫平衡;五是抑制致癌剂与靶器官DNA共价结合。
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茶叶中的L—茶氨酸在肝脏中被分解为乙胺,而乙胺能增强免疫系统中“γ-δT细胞”的反应,γ-δT细胞是身体对付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茶多糖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王丁刚用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表明,茶多糖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增强机体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提高免疫功能上,茶色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乔田奎对8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茶色素加放(化)疗和单纯的放(化)疗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放(化)疗能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而茶色素加放(化)疗组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变不明显。提示茶色素对放化疗中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茶色素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可调整血液透析病人血清指数接近正常水平,并且茶色素对恶性病人放化疗后白细胞T-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四、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经常饮茶能有效改善动脉功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的几率。荷兰科学家发现,饮茶可以预防动脉管壁的胆固醇沉积,他们对3454名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2—3年后的结果显示,每天喝1—2杯茶的受试者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减少46%,每天喝4杯茶的受试者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减少69%,目前认为喝茶抗心脏血管疾病的作用功效主要有三个。一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二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三是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正因为此,茶叶的抗氧化作用是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
五、抗辐射作用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对日本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的调查,凡长期饮茶的人受辐射损伤的程度较轻,存活率较高。临床医学还发现,某些癌变病人,因采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遵医嘱饮茶后,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明显减轻,白细胞数量停止下降,甚至有所上升。
六、对重金属毒性的缓解作用
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抑制重金属引起的过氧化损伤,据医学研究,儿茶素能够抑制铜离子诱导的胆固醇脂质过氧化。儿茶素的抑制效率顺序为EGCG=ECG=C>EGC,王小平等也报道了茶多酚能与铅离子络合,从而减轻毒性。
七、降脂、降压及调节血糖的作用
茶多酚降脂主要是能抑制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血液中LDL,提高HDL的功效,咖啡碱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增大血管有效直径,增强心血管弹性。对心脏有阳性收缩能效应,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茶多糖的降脂作用首先是通过升高血液中HDL含量,调节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加强胆固醇通过肝脏的排泄来实现的。另外,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酶结合。促进动脉壁脂血酶入血而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试验表明,乌龙茶和绿茶不仅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HDL含量,而且还能降低血液中的三甘油酸脂的含量。
就中医学而言,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是由真阴亏虚、虚火内积所致,中老年人体质常偏阴虚内热,易患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茶叶有清热的功效,故能降低血压。就西医而言,高血压的形成是受血管紧张素类物质所调节的,乌龙茶和绿茶都能有降压作用。茶多糖可以降血糖也已被公认。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泡饮粗老茶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说法。蔡鸿恩用粗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可达70%。
八、对体重的调节作用
咖啡碱对人体神经起兴奋作用,从而增加了机体热量的消耗。因此茶叶中可能存在某种能促进和调节人体脂肪代谢的物质。医学结果证实,乌龙茶提高能量消耗的主要物质为多酚类的氧化 聚合产物。茶叶对牙齿的作用,美容作用都是有益无害的,茶多糖的医药开发已初露端倪,前景光明。相信以后茶带给人类的好处会更多。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纵横万里,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名品荟萃,是世界上茶类最齐全,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我国根据茶树生长的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品种等主要因素,可将茶叶分为四大产茶区。同时也把品种繁多的茶作了归纳,分为六大类。
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的北部,福建的大部分,湖北的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江苏的南部。
江北茶区:陕西、甘肃、湖北和安徽的北部,江苏、河南的一部分和山东的临沂地区。
华南茶区:台湾、福建的中部,广东的中部及南部,广西的南部和云南的部分地区。
西南地区:云南中北部及贵州、四川的大部分地区。
六大茶类的分类即黑、红、黄、绿、青、白,至于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浓缩茶、保健茶及液态的茶饮料,都是经过再加工配方而成的被归属于再加工茶类。
绿茶
绿茶是经过高温杀青(或者蒸青)后再经揉捻和干燥的一种茶叶。属于不发酵茶。绿茶品质色泽绿润,清香宜人,是我国生产和消费最大的一个茶类,也是我们最熟悉,了解最多的一个茶类。我国是绿茶生产和出口大国,出口量占全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80%以上。绿茶经摊放→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由于杀青方法不同分为炒青、蒸青。由于干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等。
一、 炒青型绿茶
其品种有 1、眉茶:通常有炒青、特珍、凤眉、秀眉、贡熙等。
2、珠茶;3、名优炒青茶:流通的有扁形的龙井、大方针形的雨花茶、卷曲形的碧螺春等。
二、 烘青型绿茶
其品种有:1、普通烘青:如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等。2、名优烘青:如条形的黄山毛峰,片状的六安瓜片,尖形的太平猴魁,卷曲形的无锡毫茶,造型的绿牡丹等。
三、 蒸青绿茶
其品种有:1、出口日本的蒸青;2、名优蒸青恩施玉露(湖北)
四、 晒青绿茶
主要有滇青,川青,陕青。
这里我着重讲讲西湖龙井。“龙井”大家非常熟悉,又能代表绿茶的最高佳品。清乾隆是一位品茗行家。他熟悉名茶,曾经周游江南各地,他不仅饱览了祖国的雄伟江山,秀丽风光,同时也品尝了各种名茶。在杭州品饮龙井,至太湖细啜碧螺春,入川陕品尝蒙山茶,赴福建缓酌铁观音。相传乾隆所到之处常品茶赐名,还亲自到狮峰山茶园,了解茶农的情况。留下名著有《观采茶作歌》,歌词中有“漫炒细培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之句。帝王能知茶农疾苦,确为难能可贵。当时茶农为了纪念他,把胡公庙前的十八棵围为“御茶园”以志纪念。这十八棵茶树至今尚在。特级龙井从感官上去了解他的品质。首先是外观,扁平光润,挺直尖削,色泽嫩绿鲜润,匀整重实,匀净;香气方面,清香持久,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清澈,有鲜橄榄的回味,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嫩绿明亮。
我们一般用玻璃杯泡饮,先挑型大矮的玻璃杯,先投茶,再用90°的开水冲到七分满的时候,再用三点头的手法注水,3、5分钟后可以饮用。对有下列情况的人要注意慎饮,在经期、孕期、产期的妇女最好少饮浓茶,只饮淡茶;贫血患者要慎饮茶,要饮也不能大量。一般正常大人每天800毫升是没什么问题的;因喝茶而睡不着觉的人也要注意,临睡前的饮茶不能浓而多。
绿茶的储存最好是密封后放在冰箱冷冻室,要防止同海鲜等物接触而窜味。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类,红茶的鲜叶原料与绿茶基本相同,只是不经高温杀青,而是采用萎凋、揉捻,然后经过发酵,使叶子变红以后烘干而制成。
红茶的加工工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的外观特征是:红汤、红叶。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三大类,小种红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崇安县桐木关,是红茶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茶类,他的加工工艺特殊,干燥时用松柴明火烘干的,成茶后有松烟香味。正山小种,外形叶色乌黑,条索紧直粗壮,内质香气高,微带松烟香,汤色红浓,滋味浓而爽口,活泼甘醇,似桂圆汤味。相传正宗的1亩3分地的小种红茶,被英国女皇选中,成为他每天的饮品。
功夫红茶: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广东的英红,福建的闵红,江西的宁红,湖北的宜红等。
红碎茶:印度、斯里兰卡生产这种茶叶。中国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大量生产,有大叶种、小叶种。大叶种是云南、广东、广西生产的,滋味浓强、苦涩。小叶种是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生产的,色泽乌润,滋味鲜爽醇和,没有大叶种的浓烈之感。红茶茶性温和,适应的人群广,保存也较方便,用密封的金属盒子包装后放在常温偏阴凉处避光照即可。几年后更加好喝。泡茶,关键是水温以及出水的时间。一般水温应是85℃为宜,出水时间20秒为好。
青茶(乌龙茶)
乌龙是属于半发酵茶,它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因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称青茶。乌龙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禳边”之美称。
乌龙茶成品外形紧结重实,干茶色泽青褐,香气馥郁,有天然花香味,汤色金黄或橙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强,高级的乌龙茶,具有特殊的韵味,如武夷岩茶具有“岩韵”,铁观音具有“观音韵”,台湾冻顶乌龙具有“风韵”。乌龙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乌龙加工工艺:鲜叶→晒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烘焙→毛茶。做工最复杂的是武夷岩茶,继上述做工工艺后,还要经过多次炭火烘焙,经几年自然存放发酵后更有价值(包括口感的享受及一定的药用价值)。相传武夷山大红袍得名前,曾经有一名考生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无心寺附近,被无心寺方丈救到寺院后,用他珍藏的岩茶,救治了他,病愈后,赴京考中状元后特来感谢老方丈,然后也给那几棵树取名为大红袍。
武夷岩茶的保存,密封后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光照即可。铁观音、台湾高山乌龙,广东凤凰单枞,密封后放在冰箱冷冻室。冲泡时,水温都要高,最好用功夫泡法泡,先洗茶。现在武夷山大红袍的口感已被很多有识人士所追颂。大红袍的陈茶,更受青睐。武夷岩茶,具有代表性的单枞茶树品种也介绍给大家。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珍贵品种:白牡丹、武夷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竹叶青,奇曲,老君眉。优良品种:肉桂、水仙、毛蟹、梅占、黄旦、武夷菜茶、白芽奇兰、矮脚乌龙;新品种:黄观音、金观音、丹桂、黄牡丹、金牡丹。
白茶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这是在我国特有的一个品种。最早福建的福鼎于1885年生产银针。白茶加工较简单。由萎凋、烘干两道工序完成。现在有代表性的有银针、贡眉、寿眉、白牡丹。白茶的茶性特点:加工简单、鲜叶通过长时间的自然萎凋以及加工处理,在适宜的湿、温、气、热条件下,其形态发生了深刻的物理与化学反应,形成了白茶特有的外形与内在品质特征。陈白茶可以整治口腔内的牙龈出血、上火引起的疾病。白茶有很好的消炎清毒作用。白茶储存简单,包装要求不高,放在通风、常温避光照处即可。泡法也简单,可以用玻璃杯或者陶瓷泡,水温新白茶银针90℃,老白茶陈年的100℃,其实老白茶也可以用煮的方法喝。
黑茶
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因初制成黑毛茶后再加工成紧压茶时仍有发酵,故称后发酵茶。
湖南黑茶:三尖(天尖、贡尖、生尖),四砖(茯砖、花砖、青砖、黑砖),一倦(即千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
湖北黑茶:老青茶,青砖茶,米砖茶。
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四川康茶,金尖,方包茶,古砖茶,重庆沱茶。
大家较熟悉的是云南普洱。云南普洱分生茶,熟茶,外形有砖茶,沱茶,散茶,七子饼茶,金瓜等。
黑茶品质,茶汤红浓通透,口感有陈香味醇和可口,以陈为贵,储存在常温通风处避光照,最好用紫砂罐装起来,以免接触其他异味,泡饮,最好用工夫泡法,先洗茶,品质差点的要洗两次以上。
黄茶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黄茶有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等花色品种,特征是黄汤黄叶,香气清悦,滋味醇厚。黄大茶是叶大梗长,成茶有自然的金黄色,具有焦糖香气。色黄绿制茶工艺基本同绿茶,只是多了一个闷黄的过程,即杀青→揉捻→堆积闷黄→干燥,产于安微、四川、湖南、浙江。泡法及储存同绿茶相仿。
选择适合自己喝的茶
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意思是说:茶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敏捷,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种类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状况,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人与茶之间的关系,所以科学合理地饮茶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因茶而异。
不合理的饮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健作用,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的饮茶呢;下面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对今天所讲到的六大茶类的所具有的特殊性,再次分解。提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下面分解六大茶类所具有的特性及适合喝的人群。
这六类茶的性味和保健功效有所不同。健康饮茶,以茶养生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身的特质,来选一款适合自己去喝的茶。
绿茶
味性及功效:绿茶是不发酵茶,性寒,可清热,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胃阴虚、胃炎还有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能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适宜人群:容易上火、平常爱抽烟喝酒,还有体型较胖的人和湿热体质者,而肠胃虚寒的人则不宜服用绿茶。
黄茶
味性及功效:黄茶是沤茶,性凉微寒。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能起到调理保健的作用。适宜人群:胃热者适合饮用。
白茶
味性及功效:性寒,功用犀角,具有解毒、退热、降火、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辐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神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治疗麻疹的圣药。适宜人群:适合易上火的人饮用。
青茶
性味介于绿、红茶之间,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既能消除体内余热,又能恢复津液。滋润肺腑,具有降血脂、减肥、抗炎症、抗过敏、防蛀牙、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适宜人群:因为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及大多数人饮用。
红茶
性温热,能散寒、暖胃、温阳、还具有明目提神、利尿解毒、防癌减肥等功能,适宜人群:寒凉性体质(虚寒、内寒)或消化道胃病(如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者,中老年人较宜饮用红茶,特别是冬季。
黑茶
性味及功效:黑茶药性味苦,甘,性平和。具有双项调节的性味,能清火,能温胃散寒。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健美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等功效,适宜人群:大多数人群,但不太适合阴虚内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