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添加时间:2017-02-17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著名诗句。
越窑青瓷以及青瓷文化是慈溪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了让来慈移民更加了解慈溪,让慈溪民众深入认识越窑青瓷,也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的申遗,慈溪市移民茶艺培训班暨第五期茶艺培训班将参观慈溪越窑青瓷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培训班的最后课程。11号下午,本次茶艺培训班的学员和上几期的学员相约于此,探访青瓷基地。
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传承人、慈溪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孙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在场的各位简单介绍了越窑青瓷的发展历史。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前后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此长的烧制时间是其他瓷器所不能匹敌的,也正因为如此,传世的越窑青瓷相比其他瓷器更多。
随后孙威带领我们参观了制作车间。孙大师按照越窑青瓷的制作流程,为我们讲解。首先,孙大师介绍了制作越窑青瓷的原料。由于慈溪的瓷器茶业没有德化、景德镇等地发达,因此没有专业的泥料公司,所以孙大师都是亲自去挖掘收集。挖掘收集后的泥料,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自然陈化分解,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拉坯、印坯。拉坯时,器物的大小、形状、厚薄、高矮,全在手艺人心里。要想练成这门手艺,即便有悟性,没有几年的工夫也拉不出一只好碗的形状。”孙威说,如果碰到尺寸较大的器物,还需要分段拉制。懂行的人,从各个分段部位就能看出一个拉坯人手艺的好坏。手工制瓷,从选土、拉坯、修坯、上釉到烧制,全凭手工艺人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接下来是晒坯,加工成型后的坯需要经过阴晾。看似简单的阴晾,却包含了很多注意事项,不同的器物,不同的湿度,不同的风向,需要不同的阴晾方式,计算不同的阴晾时间。随后进入刻花和施釉阶段,同样需要深厚的功底和耐心。最后是烧窑,瓷器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烧制的过程。火候和温度的掌握,关火时间的把控,都关乎着瓷器的成败。最后,大家参观了孙威和孙威的父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迈华的作品,以及流水线上制作出来的产品。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转瞬即逝,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今天的参观课程收获丰厚,认识了慈溪的越窑青瓷,大致了解了越窑青瓷的制作流程,感受到了青瓷中浓浓的工匠精神,也感受到了传承越窑青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