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
茶促会简介
天育万物皆有妙,巧夺天工展新貌。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凭借着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代人们悠远的的饮茶习俗。由茶产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士,茶微博微信网络人士共同自愿组成了一个社会... 详情>>
领导介绍
会长:胡建国:2002年—2004年,任慈溪市委办主任;2004年—2006年,任慈溪市市长助理;2006年—2017年,任慈溪市副市长;2017年—2025年,任慈溪市人大副主任。副会长:胡剑稚:2005年任慈溪农... 详情>>
慈溪分号活动

参加2015年茶都生活美学课堂之新稽古篇

作者: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添加时间:2015-11-11

春风里,相约景上书院,啜一口鲜嫩开化龙顶新茶,赏一场来自日本的老茶器;花影中相约微茶楼,隔着时空,听茶博士宋米和在开化茶园跟你讲讲龙顶茶的前世今生。2015年微茶楼茶都生活美学课堂之新稽古篇,于3月14日下午2:00到4:00,在杭州植物园景上书院内举行。



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微茶楼文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卢雪强,带领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部分工作人员——陈亮亮、邹煊泽、徐旭文赴杭州参加了本次茶都美学课堂。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尝新“开化龙顶”、鉴赏日本茶道具、聆听日本茶道美学之渊源。如同景上书院的简介——景上有景,茹古涵今,接天引地,清格自成,本次活动设在此地,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日本茶道的深奥完美地融合起来,可谓是别出心裁。

在活动场地外的展示厅,放着精美的日本茶具,虽然件数不多,但每一件茶具后面都有一段历史。透过这些茶具,我们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回到了唐宋时代,跟随着日本禅师远赴中国学习茶文化,见证了日本茶文化的兴起、发展和演变。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具引入日本的是日本南浦昭明禅师。随着中国的茶饮文化和茶道具的流传,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从余杭径山寺习得寺院茶宴仪轨,并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具引入日本。此后,日本人结合自己的文化特征将之发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如果说现今中国的茶文化在于品茗,那么日本的茶道很好的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唐宋茶道的遗风,将唐宋饮茶文化注重茶之载体的特点很好的保留了下来,甚称生活美学典范。

进入活动场地内,只见场地内放置着五张质朴而不失韵味的泡茶台,每张泡茶台上都布置着精美的茶席,茶席上放着各具特色的茶具、茶叶,别致而精美的茶点。随着时间的临近,活动拉开了序幕。首先微茶楼首席何东玲介绍活动流程,随后茶艺师开始为在做的各个茶友冲泡今年的开化龙顶新茶。在幽幽的茶香中,,微茶楼茶博士宋米和,为在场的茶友讲述了开化龙顶的历史。

我们了解到浙江衢州开化出好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四年已经成为贡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县志有“名茶朝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专人专程进贡”的记载。后一度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茶叶科技人员在开化县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的茶园里,采取一芽一叶为原料,精心研制出一种品质优异的好茶,遂以开化县名和龙顶地名而将之命名为开化龙顶。开化龙顶因其香气清幽、滋味醇爽,品质极优而被评为优秀名茶。

开化龙顶属于高山云雾茶,其干茶色绿,外形紧直挺秀,白毫披露,芽叶成朵,非常耐看。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泡后,只见芽尖从水面徐徐下沉至杯底,小小蓓蕾慢慢展开,绿叶呵护着嫩芽,片片树立杯中,栩栩如生,煞是好看。闻其幽香,啜其玉液,甘鲜醇爽,清高醉人。



随后,中国茶叶博物馆日本事务顾问、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小笠源煎茶道家元中国代表刘一平先生亲临阐述日本茶道美学之渊源。

听完刘一平先生的讲述,使我认识到以前认识的片面,我曾以为茶道因为其独特的形式与装饰得以广泛传播与传承,但听完这次阐述,我感受到:茶道内在的美学与文化精神,才使其历史悠久仍焕发生机、很早就作为文化符号却经久不衰。茶道美学思想影响着日本茶人、美术家与普通人的生命,自上而下地影响着日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正如“日本‘武士道’是‘死的艺术’,而‘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日本人将茶事与茶人的生命观相联系,探索在茶道中他们如何展现艺术、如何完善生命,将大多数人眼中的世俗饮馔之事提升到一种纯粹而唯美的信仰——从一个美学的角度,向西方人、以及正积极“脱亚入欧”的日本人,呼唤传统哲学与美学的精神回归。